洛杉磯道奇隊這幾年之所以在「日本球員爭奪戰」中幾乎場場得分,不是偶然。

這背後其實是一個經營超過30年的系統:早在1990年代,道奇就開始聘用日本區球探、成立亞洲球探團隊,固定追蹤日本職棒與韓職的比賽數據。

到了現在,這套系統再加上球隊前台由 Galen Carr 這類既懂球又懂生意的人來操作,就變成外界看到的「道奇怎麼又簽到日本頂尖球員了?」的結果。

道奇隊早就不是只「剛開始重視日本市場」

很多人以為道奇是因為大谷翔平而開始深耕日本,其實順序剛好相反:道奇是因為早早就深耕日本,所以才有本錢來談大谷這種級別的球員。

根據公開資料,道奇從 1990 年代就聘請能說日語的球探與職員,並且固定取得日本職棒(NPB)的賽事分析數據,把日本、韓國、甚至台灣當成一個必須長期投資的球員來源。

這種穩定的資料流,讓道奇在評估亞洲球員時不是「看一次比賽就下注」,而是能掌握球員多年的成長曲線、傷病史、球速變化、進階數據,真正做到「看見還沒被簽下前的價值」。

Galen Carr:站在護網邊、卻決定誰能穿上道奇藍的人

道奇隊能不斷簽下優質日本球員的幕後推手Galen Carr
道奇隊能不斷簽下優質日本球員的幕後推手Galen Carr

Galen Carr 這種人就是「看起來在場邊看球,實際上在決定球隊資源怎麼用」的人。他是科比學院1997屆,現在是洛杉磯道奇的球員事務副總裁,主要工作就是評估球員、換算成球團能不能負擔、值不值得長約,然後跟前台團隊一起把人談下來。

他受訪時說道奇這幾年的成功是一種「聰明的棒球+聰明的生意」:前端用最好的球探與數據把對的球員挑出來,後端再用有創意的合約、品牌、國際市場去把這個球員真正變成球隊資產,而不是只是一張薪資表上的數字。

這跟道奇近年能做到延後給付、結合國際市場營收去支持球員合約,是同一套邏輯:棒球部門、商業部門、老闆端是一起運作的,而不是各做各的。

換句話說,道奇不是只「會挖人」,而是「挖得到,也留得住,還能讓這個人幫球團賺回來」。

系統化的亞洲合作模式:球探、數據、文化適應一次做

1. 專職日本/亞洲球探的長期佈局

道奇不是臨時找翻譯去看日本比賽,而是長期聘用能說日語、懂日本職棒運作的球探與幕僚,固定觀察NPB、KBO,這讓他們在和日本球員談合約時有「真正看過你很多年」的底氣,也更容易取得第一手意向。

2. 每日化的賽事資料分析

道奇保持「每天取得日本職棒比賽分析數據」這一點很重要,因為這表示他們不是只看最終成績,而是把日本球員的球路型態、對左打右打的壓制力、球速區間、投球設計這些東西都跟美職同樣標準化,變成能放進道奇內部評分系統的數據。

這就是為什麼當日本有真正頂級投手要過來時,道奇幾乎都能立刻說「我們很清楚他能投什麼層級」。

3. 文化與管理上的「落地支援」

道奇長期「營造適合日本球員加入的環境」,這不是客套話,而是實際有:語言支援、日常生活協助、教練溝通模式調整、球隊氛圍中保留對日本球員的尊重。

這使得日本頂尖選手在評估球隊時,不只看錢、也看「這隊有沒有真的接住前幾位日本球員」。

這是為什麼道奇簽到大谷、還能再去談山本由伸,接著又有能力把目標放到下一代的日本投手身上,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一個「這裡是日本球員進 MLB 的安全入口」的品牌。

4. 棒球與國際市場互相強化

日球明星帶來的不只是場上戰力,還有日本、台灣、亞洲的收視、球衣、授權、贊助——而這一點就跟 Colby News 那篇說的「smart baseball, smart business」扣在一起:道奇之所以敢在日本投手身上開高價,是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不是只有投手戰力的回報,還有一整塊國際市場收益可以對應合約成本。

為什麼最後都進道奇?看幾個名字就懂

近年你看到的幾個名字——大谷翔平、山本由伸,還有外界點名未來可能挑戰大聯盟的佐佐木朗希——之所以都跟道奇產生強連結,就是因為道奇提供的是「完整包」。

有能理解日本球員發展脈絡的球探、有能說服老闆的前台(這裡就是 Galen Carr 這類角色)、有能讓球員安心落地的文化支援,最後再搭配一個「這隊就是衝冠軍的」的舞台,當然吸引人。

這也說明為什麼道奇的做法跟一般只是在亞洲「挖幾個人」的球隊不一樣——他們是把亞洲當成長期供應鏈,不是只當作補洞口的市場。

「聰明的棒球+聰明的生意」是這篇的核心

  1. 棒球要選對人:球探+數據+長期追蹤
  2. 生意要支撐得起:創意合約+國際市場+品牌曝光
  3. 組織要接得住:語言、文化、教練、日常支持

這三層都成立的情況下,道奇才敢開那麼大的支票,這也就是 Carr 說的:這不是哪一個人一時興起,而是「我們這裡有很多很有才華的人,棒球端和商業端一起做事」,所以才看起來「道奇怎麼什麼人都簽得到」。

結論:道奇已經把「簽日本球星」變成一個可複製的商業模型

洛杉磯道奇隊之所以能在近年連續吸引大谷翔平、山本由伸等日本頂尖球星,並持續被點名是未來日本怪物投手的熱門落腳點,關鍵不是錢花得多,而是他們從1990年代起就建立了「亞洲球探+數據分析+文化落地+前台整合」的完整體系。

再加上以 Galen Carr 為代表的「同時懂棒球與球團營運」的管理層,讓道奇可以把每一次簽下的亞洲球星,不只轉化成場上勝率,也能轉化成品牌與市場價值。這種「聰明的棒球、聰明的生意」的模式,正在讓道奇變成日本球員進入 MLB 的第一選擇,也是其他大聯盟球團得開始學習的標準。

延伸閱讀:
山本由伸(Yamamoto Yoshinobu)完整介紹|成績、球速、身高、年薪與合約條款
佐佐木朗希(Roki Sasaki)完整介紹|令和怪物的球速、履歷、身高、薪水與 MLB 動向
2025MLB季後賽懶人包:賽制、晉級方式與冠軍熱門全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