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代足球中,角球往往是攻防轉換的關鍵時刻。無論是高空轟炸、短傳戰術,還是直接破門,角球都是進攻方的重要機會來源。
本文將以《比賽規則2025/26》繁體中文版為基礎,完整解析角球的判罰條件、正確開球方式、守方距離規範、越位例外情況與最新規則更新,讓你徹底搞懂2026 世界盃適用的角球規則。

什麼情況會判角球?
根據比賽規則,當防守球員最後觸球後,皮球從地面或空中完全越過己方球門線,且未得分,裁判就會判給攻方角球。不論是腳踢、頭頂、擋球或誤傳,只要最後接觸者是防守方,且皮球出界,就會給攻方一個在該側角球區域內開出的角球機會。
特殊情況:若進攻球員將球踢進己方球門,則不算「烏龍球」,反而會改判給防守方一個角球。
如何正確執行角球?

根據 2025/26 規則,開出角球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步驟:
- 球必須放置在角球弧內(場地邊線與底線交會處的四分之一圓區域)。
 - 開球球員只能觸球一次,球被踢出並明顯移動後比賽才算重新開始。
 - 再觸球犯規:若球員踢出球後未經他人觸球便再次觸球(如停球再射),則裁判會判間接任意球給對方。
 
此外,開球時進攻或防守球員不可故意拖延時間或妨礙對方開球,否則裁判有權出示黃牌。
防守方應退多遠?裁判怎麼執行?
當角球即將開出時,規則要求所有防守球員必須距離球至少 9.15 公尺(約 10 碼)。這段距離的目的是為了讓開球球員有足夠空間準備與出球,不受防守方壓迫。
小技巧:部分場地會用淺白線標出 9.15 公尺距離,方便裁判與球員判定站位是否合理。
裁判會在角球開出前示意守方球員後退至安全距離,如未配合可能會延遲開球甚至被警告。
【重點】角球不會構成越位!
這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地方:角球開出時,進攻方球員無論位置多靠近球門,都不會被判越位。
這是規則中明文規定的「越位例外」情況之一,與界外球、球門球一樣屬於越位豁免場景。因此,角球開出時,前鋒常站在球門柱前或門將旁伺機而動,完全合法。
想進一步了解越位細節?歡迎閱讀我們的【越位規則完整解析】專文。
最新規則:守門員拖延時間可能改判角球
2025/26 新增規定提到,若守門員持球超過 8 秒,裁判可改判角球給對方(若球位置接近底線)。這項規則的目的是加快比賽節奏,防止時間浪費。
角球常見戰術與變化打法
角球不只是簡單地「吊中」,其實還能衍生出多種戰術組合:
- 短傳角球:由兩名攻方球員在角球區傳遞,製造更佳傳中角度或吸引防守轉移。
 - 內旋 or 外旋傳中:根據開球球員的利腳方向決定旋轉軌跡,內旋更易製造混亂,外旋則利於搶點。
 - 戰術角球:由多名球員透過跑位或掩護創造自由空間,例如前點掩護後點插上。
 
FAQ|常見角球問題
Q1:角球可以直接進球嗎?
A1:可以。若球直接進入對方球門,即視為進球;但若不慎射入己方球門則不算,會改判角球給對方。
Q2:角球時對方站太近怎麼辦?
A2:若防守球員距離不足 9.15 公尺,裁判會要求其後退;若拒絕或干擾開球,將被警告甚至出示黃牌。
Q3:角球未出弧區算開球嗎?
A3:不算。球必須放置在角球弧內並明顯移動,否則開球不成立,比賽仍未重新開始。
結語:角球,是戰術起點,也是勝負分水嶺
角球不只是一次重新開球的機會,更是進攻戰術設計的開端。從定位球佈陣到精準傳中、前點衝頂,每一顆角球都可能左右比賽的結果。理解角球的規則與戰術,不僅能幫助球迷更深入觀賽,也讓球員在臨場判斷與配合上更具優勢。
若你也對足球其他關鍵規則如【越位】、【任意球】、【黃紅牌制度】感興趣,歡迎點閱我們的【2026 世界盃足球規則總覽】,全面掌握國際賽場的最新變化。足球,是細節的藝術,而角球,正是其中最精彩的節點之一。
								
								













